close

當寵物的脾臟腫大或是出現腫塊時,您無論從牠的生活作息上,或是從外觀上、甚至於血液檢查上都不易發覺,往往都是在嚴重時徹底檢查才發現出了問題。

對於寵物例行性年度全身健康檢查時,脾臟的腫塊及腫大是常遇到的問題,根據統計,最常發生在脾臟的腫瘤是惡性血管肉瘤,約佔了55-61%,它是來自於血管內的惡性腫瘤,會發生在全身所有有血管的組織,早期治療能延長動物的壽命,但是這種腫瘤有早期轉移以及強烈侵略性的特性,常常造成動物的猝死或是器官的衰竭,往往被發現時,腫瘤早已轉移而且難以控制,因此也被稱為沈默的殺手。

惡性血管肉瘤最常發生於中老年狗,平均發病年齡在8至13歲之間,尤其以大型犬為主。德國狼犬是最常發生的品種,其次是黃金獵犬及拉布拉多。在性別上沒有差異性。

由於這種腫瘤是由血管內皮細胞發展而來,因此可以出現在身體有血管的部位,因此脾臟(發生率50-65%)是最常發生的器官,其次為右心房(發生率3-25%),其他則是皮下組織(發生率13-17%)及肝臟(發生率5-6%)。
惡性血管肉瘤可以大致分為三型,分別為皮膚型、皮下組織型及內臟型

皮膚型惡性血管肉瘤  外觀上大多呈現深紫色隆起的皮膚病變,和紫外線的暴露有關,較常發生在毛量少或是色素量少的品種,身體上常發生在腹部或包皮等身體毛髮分布較少的區域。皮膚型的腫瘤是局部性的,外科手術切除後預後良好,造成轉移的機會也比較少,發現時應立即採取外科手術切除。

皮下型  可能分布在身體任何部位的皮下組織,呈現柔軟或是會出現潰瘍的腫塊,約60%會轉移。

內臟型惡性血管肉瘤   主要發生在脾臟及右心房,狗貓所有會發生的腫瘤疾病中,雖然內臟型惡性血管肉瘤只佔所有腫瘤的2-5%,但是致死率特高、侵略性特強以及轉移性高,使得主人們對於此這個疾病不能不注意。

早期的症狀包括虛弱、腹部擴張、心跳過快、黏膜蒼白或體重下降,較不容易被察覺,通常發現時都已經出現較嚴重的症狀,如內臟腫瘤破裂造成內出血。所以有時候狗狗會突然衰弱幾天,然後因為內出血被身體吸收後而漸漸回復正常。除此之外,有時也可以見到跛腳、骨頭疼痛、流鼻血、癲癇等症狀。

惡性血管肉瘤可以經由許多檢查如病史、臨床症狀、物理檢查、血液學檢查、放射線學檢查、超音波、細胞學檢查等來診斷,但最後必須以病理檢查來確診。

根據統計,診斷出內臟型惡性血管肉瘤的病患約有80%早已經轉移,診斷出內臟型血管肉瘤後,寵物存活時間只有6至8週。治療主要以外科手術切除並且配合化療。外科手術切除後可以延長19天至三個月的壽命,但是只有少於10%的病患能存活超過一年。如果同時配合化療,可以增加存活率延長壽命140~220天,即使使用最新的免疫治療法也只能提升存活率最多至273天。

當發現惡性血管肉瘤時,請不要猶豫,立即採取外科手術方式將腫瘤及周邊區域切除一方面可以進一步進行確診,一方面也可以減少腫瘤破裂造成出血或腫瘤的轉移的可能性,另外,如果確診為惡性血管肉瘤,也可以在您心愛的寵物最後的日子裡給牠最大的幫助。

以上文章出處取自:大敦寵物醫療中心
http://www.dvm.com.tw/?page_id=849




===我是分隔線======我是分隔線======我是分隔線======我是分隔線======我是分隔線===



[血管肉瘤]
  以下文章出處取自: http://www.laboklincn.com/WEB/VetInfo/VetInfoDetails.aspx?id=10

發病率和風險因素       

血管肉瘤  (血管內皮瘤)   是一種起源于血管內皮組織的惡性腫瘤。同其他物種相比,犬的血管肉瘤發病率較高。其占到犬所發生的所有非皮膚性原發性惡性腫瘤的5%,占到所有間質腫瘤的12%21%。血管肉瘤占犬所發生的皮膚腫瘤的2.3%3.6%,占所有脾臟惡性腫瘤的45%51%。這種腫瘤在貓中發生率較低,在一個通過剖解進行調查的研究中,只有0.5%的病例發生此種腫瘤,其大概占貓所發生腫瘤的2%的比例。
       

血管肉瘤大多見於中年至老年的動物,不過也曾有報導稱在小於3歲的犬上發現了血管肉瘤的病例。很多的病例研究報告都指出德國牧羊犬,金毛獵犬和拉布拉多犬的發病率較高。該腫瘤可能在雄性中的發病率稍高。
       

雖然腫瘤的發生病因未明,但是在人醫上已經發現該腫瘤的發生與二氧化釷(一種造影劑),含砷物質,氯乙烯和雄激素有關。有文獻報導稱有實驗發現在出生前或出生後暴露在電離輻射中的比格犬發生血管肉瘤的幾率會升高。犬的皮膚血管肉瘤多見於色素沉積少和被毛稀疏的部位,在實驗犬上已經證實這種腫瘤的發生與暴露在紫外線下有關。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負責血管形成過程的分子途徑失調可能是發生血管肉瘤的重要原因。在犬和人上所進行的很多實驗都發現在血管肉瘤的細胞和組織表達出了大量的血管生成因數,血管內皮生長因數,基礎成纖維細胞生長因數和血管生成素-1,而且與之相伴的這些分子的受體也是大量表達。這可能是由於這其中一種或多種受體的自分泌刺激作用導致了增殖和存在時間的失調。實際上,過度表達的血管內皮生長因數就已足以將永生的鼠內皮細胞轉化為血管肉瘤,已經有報導稱在活體內血管內皮生長因數的過度表達會導致在老鼠體內形成血管瘤。

病理学

犬最常見的血管肉瘤原發部位是脾臟(50%)。其他常見部位包括右心房(25%),皮膚和皮下組織(13%)和肝臟(5%)。也有報導稱在肺臟,腎臟,口腔,肌肉,骨骼,膀胱,左心室,子宮和腹膜後腔中診斷出該腫瘤。對貓而言,發生在皮膚和內臟(例如脾臟,肝臟,腸道)位置的腫瘤發病率相當。在貓中,其他有報導會發生血管肉瘤的部位包括心臟,胸腔和鼻腔。血管肉瘤是最為常見的脾臟腫瘤,但是並不是犬脾臟腫大或是脾臟團塊的唯一鑒別診斷專案。對於犬脾臟腫瘤的發病情況,可以用“雙2/3規則”來進行總結:有2/3的犬的脾臟包塊為惡性腫瘤,而在這些惡性腫瘤中,有2/3的腫瘤為血管肉瘤。然而還有一個研究發現在出現伴有非創傷性腹腔內出血的脾臟包塊病例中,有接近70%的病例為血管肉瘤。對於單個的脾臟包塊,有一些鑒別診斷專案(血管肉瘤,血腫,血管瘤,其他肉瘤)會表現出相似的大體外觀和超聲質地。因而如果要獲得確定的診斷,進行組織病理學的檢查是非常有必要的。

血管肉瘤可能是單發的,在一個器官內多處發生的,或是表現為廣泛散發的。從大體上來講,他們具有不同的大小,顏色從淺灰色至深紅色或紫色均有可能,質地柔軟或呈現為凝膠狀,在切面上通常可見充滿血液或壞死的區域。他們的界限往往不清晰,沒有被良好的包被起來,並且往往同臨近的器官粘連到一起。這些腫瘤極其易碎,因而腫瘤破裂和出血是非常常見的併發症。從組織學上來看,血管肉瘤是由不成熟的,多型性內皮細胞形成的血管腔隙所組成,這些腔隙中還會含有不同數量的血液或血栓。         

可能是由於血管肉瘤與血管系統之間的緊密關係,轉移灶出現外滲和血管化相對很容易,因而常見迅速和大範圍的轉移這樣極具生物侵襲性的典型特徵。不過純粹的皮膚血管肉瘤或表皮血管肉瘤是一個例外,這些腫瘤可能不表現出任何臨床症狀或是有侵襲皮下組織的組織學表現。典型的腫瘤轉移是血源性的,或是在腫瘤破裂後發生在腹腔內的移植轉移。最常見的轉移部位是肝臟,網膜,間質組織和肺部。

有一個研究報告顯示在發生脾臟血管肉瘤的犬中,有25%的犬會轉移侵襲到右心房。其他還會發生轉移的部位包括腎臟,肌肉,腹膜,淋巴結,腎上腺,腦部和膈肌。在轉移到腦部的肉瘤中,血管肉瘤所占的比例最高。在一個對85只患有血管肉瘤的犬進行的研究中,有12只犬(14%)發生了腦部的轉移。          

貓的血管肉瘤被認為是侵襲性較低的疾病。侵襲性的皮膚或皮下血管肉瘤通常具有和其他肉瘤相似的表現性質,主要需要考慮的問題是局部的復發。不過貓也有發生侵襲性較高的皮膚血管肉瘤病例報導。貓的內臟血管肉瘤具有與犬相似的較高轉移率,常發生轉移的部位包括肝臟,網膜,膈肌,胰腺和肺部。


病史和臨床症狀


發生的症狀極其取決於腫瘤原發的位置,其表現可能是模糊的、不具任何特徵性的病況,可能是無症狀的腹部腫脹,也可能是繼發于出血/低血壓性休克而導致的急性死亡。內臟型血管肉瘤表現的常見症狀是急性的虛弱或虛脫。可能在就診之前的數周或數天之內就已經發生過一過性的症狀,但在12至36小時內會自行緩解。對於這樣的病例表現,在理論上可能是由於血管肉瘤破裂導致腹腔內出血,而之後又發生紅細胞的重吸收(自體輸血)。對於表現為無症狀的或症狀表現模糊(嗜睡,食欲不振,體重減輕,腹部增大)的病例,通常可以通過檢查觸診到腹部的包塊。

心臟血管肉瘤的犬會特徵性的表現出與心包填塞和右心衰有關的症狀,例如不耐受運動,呼吸困難和腹水。 

內臟型血管肉瘤常見的體檢發現包括粘膜顏色蒼白,毛細血管再充盈時間延長,伴有脈搏虛弱的心動過速,腹腔內可觸診出液性波動,能/不能觸診出腹部包塊。

心臟血管肉瘤的犬常表現出腹水,心音低沉和吸停脈(脈搏的強弱與呼吸有關)。

貓表現的症狀取決於腫瘤的位置和腫瘤的範圍。患有內臟型腫瘤的貓通常具有嗜睡,食欲缺乏,嘔吐,突然虛脫,呼吸困難或腹部增大的病史。在進行體檢時刻發現貓粘膜蒼白,有胸水或腹水,能夠觸診到腹部包塊。


治療方法

手術       手術治療仍然是治療犬貓血管肉瘤的最主要方法。

在進行手術之前,應該盡可能的使用血液製品治療休克和糾正嚴重的血液和凝血功能異常。手術應該盡可能的徹底,要移除所有受到侵襲的組織。對於皮膚或皮下的血管肉瘤而言,手術方法和原則同其他類型的軟組織肉瘤的相同。對於脾臟血管肉瘤而言,摘除脾臟是很有必要的措施。在進行脾臟摘除術的同時,應該對腹腔進行徹底的探查,在肝臟上和網膜上出現的任何可疑病變都應該切除並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有的醫生建議對表觀正常的肝臟也進行活檢,但是目前並沒有證據支援這樣的觀點。           

進行脾臟切除的犬容易在手術後發生室性心律不齊。在一個對59只犬進行的調查中,發現有24%的犬出現了心律不齊的情況。由於缺氧,血容量不足和貧血導致的心肌灌流不足或抓持脾臟導致的神經激素性反應都是可能導致這種症狀的原因。在術中和術後都應該對動物進行心電監護,一旦發現出現了心律不齊,則應該馬上進行治療。心律不齊的症狀通常能夠在24至48小時內得到緩解。          

可以對原發性的心臟血管肉瘤進行手術治療。使用開胸手術或胸腔鏡手術切除心包可以作為一種姑息治療方法,因為這種操作能夠允許滲出液體排入胸腔,而不是積聚在心包中,因為心包中積聚少量液體就會限制到心臟的功能。如果是發生于右心耳的包塊,則可以通過縫合器或是人工縫合後切除。一項回顧性的研究發現進行了心包切除術和移除了腫瘤包塊的犬如果能夠耐受手術,則其預後同其他內臟器官發生血管肉瘤的犬相似。手術死亡率大約為13%

化療

考慮到大部分犬血管肉瘤的高轉移率,而且只進行手術的治療效果也不佳,因而除了完全沒有侵襲性的和小的皮膚腫瘤以外,所有的病例都應該進行輔助性的化療。最常用的化療程式是使用單一藥物和多柔比星類藥物為基礎的綜合治療方法。而其他的結合療法,例如長春新堿,環磷醯胺和甲氨蝶呤,只能適度延長存活時間。異環磷醯胺這種藥物也顯示出對犬血管肉瘤有一定的抗腫瘤活性。貓也使用類似的以多柔比星類藥物為基礎的綜合治療方法,但是目前還沒有有關治療效果的報導。對於無法進行手術切除腫瘤的病例或是發生了轉移的病例,使用以多柔比星類藥物為基礎的綜合治療方法只能讓一小部分動物出現有意義的腫瘤消退。   

免疫治療

現在還沒有研究對血管肉瘤的生物學療法進行評估。有一個研究專案在手術使用了一種混合性的滅活疫苗進行治療,發現這種治療一定程度的延長了患有脾臟血管肉瘤的犬的存活時間。最近有研究人員將在手術基礎上單獨化療來治療血管肉瘤的效果同化療結合免疫療法(被脂質體包裹的胞壁醯三肽-磷脂醯乙醇胺,L-MTP-PE)進行了比較,發現只使用化療的犬的平均生存時間為5.7個月,而使用化療和L-MTP-PE聯合進行治療的犬的平均生存時間為9.1個月。


放療

因為血管肉瘤侵襲的器官的解剖位置和高轉移率,因而很少使用放療進行治療。對外周的腫瘤包塊進行簡單的進行分次(姑息治療)放療能夠極大的緩解疾病表現,但是對總的生存時間並沒有影響。結合使用姑息性放療和化療應該是能夠獲得更好的結果,但是這個推論還需要進一步的調查來證實。因為放療能夠降低轉移的可能性,因為對於腫瘤切除不完全,單發性皮膚血管肉瘤或貓非內臟型血管肉瘤是可以考慮進行全程放療的。   

總的來說,如果只是單獨進行手術來治療脾臟血管肉瘤的預後是非常差的;其平均生存時間從19天至86天不等,只有不到10%的犬能存活超過手術後12個月。     

進行手術並同時使用以多柔比星類藥物為基礎的化療能夠將平均生存時間提高到142至179天。不過即使使用了額外的化療,能存活超過手術後12個月的犬仍然不足10%。有一個研究使用了額外的免疫療法(被脂質體包裹的胞壁醯三肽-磷脂醯乙醇胺)輔助化療來進行術後治療,其平均生存時間提高到了273天。有一些研究發現當使用化療時,I級的腫瘤(未破裂的脾臟腫瘤)的治療結果比Ⅱ級腫瘤(發生破裂的脾臟腫瘤)的治療結果要好。有一個研究使用組織病理學標準對腫瘤進行了分級,發現低等級的腫瘤的預後要好于中等或高等級的腫瘤。

有一個對手術治療皮膚血管肉瘤效果進行研究(10個病例)的報告指出,侵襲到真皮層(沒有侵襲到真皮下組織)的皮膚血管肉瘤的術後平均存活時間為780天。腫瘤源于皮下組織或是侵襲到皮下組織及肌肉的平均生存時間分別為172天和307天。因而應該對皮下或肌肉內的血管肉瘤進行其他輔助的治療。有一個報告稱對76只發生非內臟型血管肉瘤的犬和貓進行了手術治療,有一半以上的犬在得到診斷後存活超過1年。有趣的是有超過一半的發生皮下血管肉瘤的犬存活超過了1年。但是在這個報告中沒有提及使用的輔助治療的劑量或類型。    

心房血管肉瘤的預後同脾臟血管肉瘤一樣不佳。有一個報告中有9個發生右心房血管肉瘤犬的病例進行了手術,它們的平均存活時間僅有4個月。在另外一個報告中,患有侵襲到心包的血管肉瘤的犬進行了手術,但不一定進行了化療,這些病例的平均存活時間大致為4 到7個月。這些病例進行的化療並沒有採用統一的標準,因而目前還沒有足夠的統計資料來證實化療的影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o麻 的頭像
    Bo麻

    黃金獵犬BOBOMOM的瘋狂記事

    Bo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